当前位置:深圳小产权房最新政策情感男欢女爱免费阅读(才子佳人男欢女爱偷情故事的发端)
男欢女爱免费阅读(才子佳人男欢女爱偷情故事的发端)
2023-03-05

韩寿墓表,西晋时雕刻,出土、地点不详,现存洛阳关林石刻艺术馆。形制为青石制作呈圆柱体,高1.1直径0.33米。底平,顶有榫头。通体纵刻24条半圆形凸棱,中部偏上处为一外凸的方形石面,面高4残宽32厘米。面下与柱顶各刻二周绳索纹。石柱上下有沟漕圆弧线,表铭横于石柱上端,刻字4行,行5字。隶书。两旁两行字虽损,但根据残存字形有和结合文献记载,可知全文应为:晋故散骑常侍,骠骑将军,南阳韩府君墓神道,共20字。

此表字体承汉魏风格,与东汉的《西峡颂》近似。结构疏朗,笔划秀丽俊逸,为西晋隶书中的杰作。

韩寿卒于惠帝元康初。古人云:“墓前开道建石柱以为标,谓之神道。”即华表,通常称它为“墓表”。一般由三部分组成,下为础,上立柱,柱顶榫头置带座的雕兽。韩寿墓表仅保留了中间的圆柱,但以其形制稀见而弥足珍贵。

清代孙星衍所撰《寰宇访碑录》,成书于嘉庆七年(1802年),记载了拓本《骠骑将军韩府君神道》。洪颐煊(1765年~1833年)在嘉庆年间所撰《平津读碑记》云:“右骠骑将军韩府君神道阙。在洛阳,近年始出古井中。”由此约略可知石的发现年代。道光二十年(1840年),洛阳县令马恕在东关的千祥庵内创建存古阁,作为官办的石刻保存所,专门收集储存当地的碑刻墓志经幢等文物,其中就有他所定名的“晋骠骑将军韩寿墓石”。存古阁落成后,鸦片战争中的抵抗派领袖林则徐于道光二十二年流放新疆,西戍途中路过洛阳,由马恕邀游龙门,并观览千祥庵藏石。金石学家陆增祥(1816年-1882年)的《八琼室金石补正》卷九记载石“在洛阳存古阁”,同时指出韩寿见于《晋书·惠贾皇后传》。千祥庵存古阁是官办的地方石刻保存所,民国年间无专人典守,由庵中和尚看管。1915年近代金石学家罗振玉(1866年--1940年)来洛阳访古获得存古阁藏石拓本68种,作《洛阳存古阁藏石目》,记录了以韩寿墓表为首的一批拓本资料。1925年夏,金石学者陈承修来存古阁寻访韩寿墓表,嘱托寺中僧人拓了几张拓片带回,其中一张拓片刊载于《北京图书馆藏中国历代石刻拓本汇编》第二册,据以可知当时石刻的面貌,至今无变化。

1927年反对神学迷信的冯玉祥将军率部进驻洛阳,破除迷信打偶像,千祥庵遭遇破坏。1931年春,民国元老张钫与刘镇华、武庭麟等在城内创办洛阳县河洛图书馆(馆址在今图书馆街),“将各处断碑残竭以及存古阁旧藏古刻尽移置其间”,部分陈列出来,供人观览。1932年“一·二八”事变,日寇侵占上海,威胁南京。为了躲避日寇的进逼,2月1日,国民政府迁都洛阳,12月1日回迁南京。韩寿墓表原石曾在洛阳古代艺术馆(关林)的西展室陈列。现树立在洛阳古墓博物馆院内的馆标,就是用汉白玉仿照韩寿墓表制作的,颇具特色。

韩寿,南阳堵阳人,据《晋书·贾充传》和《晋书·惠贾皇后传》记载,可知其字数德真,官至散骑常侍,河南尹,元康初年卒,赠骠骑将军,曾做过贾充的司空掾。

贾充官至司空、侍中、尚书令,其后妻为城阳太守郭配的女儿郭槐,生女二人,长女贾南风,丑而短黑,次女贾午,光丽艳逸。贾南风为晋惠帝皇后,贾午嫁为骠骑将军韩寿为妻。1953年出土的贾皇后乳母徐美人墓志载:“(徐美人)以甘露三年岁在戊寅,永保乳晋皇后及故骠骑将军南阳韩公夫人。”

《晋书》说他“美姿貌,善容止。”用现在的话说,就是一个玉树临风的大帅哥。南朝宋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惑溺》:“韩寿美姿容,贾充辟以为掾。充每聚会,贾女于青琐中看,见寿,说之,恒怀存想,发于吟咏。后婢往寿家,具述如此,并言女光丽。寿闻之心动,遂请婢潜修音问。及期往宿。寿跷捷绝人,逾墙而入,家中莫知。自是充觉女盛自拂拭,说畅有异于常。后会诸吏,闻寿有奇香之气,是外国所贡,一着人则历月不歇。充计武帝唯赐己及陈骞,余家无此香,疑寿与女通,而垣墙重密,门合急峻,何由得尔?乃托言有盗,令人修墙。使反,曰:‘其余无异,唯东北角如有人迹,而墙高非人所逾。’充乃取女左右婢考问。即以状对。充秘之,以女妻寿。”

青年时代的韩寿相貌堂堂,颇具才学,来到洛阳后投身于贾充门下做幕僚。贾充比较看好韩寿,宴请宾僚,常常让其作陪。席间议论,韩寿总是口若悬河,对贾充的考查也是对答如流。没想到,这竟引起了正值妙龄的贾午的注意和喜爱,时间长了,竟得了相思病。贾午的贴身婢女见小姐病情越来越重,于是冒险为他俩牵线搭桥。韩寿劲捷过人,夜半三更,就越墙来到贾午的闺房相会。

当时,西域进贡一种奇香,一沾人身就经久不散,皇帝只将它赐给贾充等极少数人用过。贾午偷得父亲的一些奇香,送给了韩寿。这样一来,幕府里的人就经常闻到韩寿身上有一股奇香,于是议论纷纷。贾充被惊动后,怀疑女儿与韩寿有私情,拷问贾午的左右侍者,果然如此。再问贾午,她态度坚决,非韩寿不嫁。贾充无奈,只得让韩寿入赘贾家。韩寿与贾午的儿子,就是后来西晋著名文人集团"金谷二十四友"的幕后首领贾谧。

这件事非常符合传奇性质,简直就是书生和千金小姐私定终身的原版。因此韩寿偷香就成了偷情的代名词,和相如窃玉、张敞画眉、沈约瘦腰合称古代四大风流韵事。

其实,“偷香”一事颇为可疑。

韩寿偷香的最初来源见于晋郭澄之的小说《郭子》:“贾公闾女悦韩寿,问婢识否?一婢云是其故主。女内怀存想,婢后往寿家说如此。寿乃令婢通己意,女大喜,逐与通。”(《鲁迅辑录古籍丛编》,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第43页)在此文本中,情节描述极其简单,只是说贾公闾的女儿相中了韩寿,遂想法私通的故事,亲没有细节描述。

到了南朝宋刘义庆的《世说新语·惑溺》中,故事情节开始逐渐丰满起来。文本第一次出现 贾女青琐窥寿、寿逾墙而入的情节,成为后世所传之蓝本,但文本中依然没有出现“偷香”的实际情节。

其实,在晋书里面关于韩寿偷香有两种说法,一种是晋书贾谧传的关于贾午和韩寿私通而送香,但在陈骞传里面于之记载的却是陈骞女。《晋诸公赞》主张韩寿与贾充之女私通的记载“自未可信”,而《郭子》这部书认为“与韩寿通者乃是陈骞女”。对于这段故事有不同说法。

《晋诸公赞》这本书里这样说:寿字德真,南阳赭阳人,寿祖暨,魏司徒,有高行。寿敦家风,性忠厚,岂有若斯之事?诸书无闻,唯见《世说》,自未可信。意思就是韩寿很忠实地遵守着自己的家风,这种事情不会有的 ,而且此事别的书都没有写,只有《世说新语》这样写,因此并不可信。另外《郭子》这部书里头也这样说:与韩寿通者乃是陈骞女,即以妻寿,未婚而女亡。寿因娶贾氏,故世因传是充女。如前所述,拥有这个香的只有陈骞、贾充两个大臣,因此《郭子》就说与韩寿私通的乃是陈骞的女儿。陈骞把女儿嫁给了韩寿,故事一样的,人物搞错了。而且那个陈骞的女儿还没等到结婚的时候她又死了。因此这个韩寿因为原来跟他发生这段故事的这个女子突然去世了。后来又改娶了贾充的女儿,他跟贾充后来是成为父婿了,但是没有前面那段故事,那段故事是跟另一个女子发生的。这个传说它没有搞清楚,把这个事情安到贾充女儿身上了。

《晋书》是唐人编著的,优缺点都有。优点是《晋书》体例比较完备,使它能容纳较多的历史内容,而无繁杂纷乱之感,还有内容充实,文字简练的长处。其缺点一是记述荒诞。记述了大量的神怪故事,《搜神记》、《幽明录》中一些荒诞之谈也加以收录 。例如《干宝传》中记载干宝之父妾陪葬十余年,开棺后仍能复生之事 。二是史料取舍不够严谨。据历史学者考察,在修撰《晋书》时期,所能见到晋代文献很多,除各专史外,还有大量的诏令、仪注、起居注以及文集。但《晋书》的编撰者主要只采用臧荣绪的晋书作为蓝本,并兼采笔记小说的记载,稍加增饰。对于其他各家的晋史和有关史料,虽曾参考,但却没有充分利用。因此唐代成书之后,即受到当代人的指实,认为它“好采诡谬碎事,以广异闻;又所评论,竞为绮艳,不求笃实” 。

刘知几在《史通》里也批评它不重视史料的甄别去取,只追求文字的华丽。清人张熷《读史举正》举出《晋书》谬误达450多条。钱大昕批评《晋书》“涉笔便误”。《晋书》中亦存在自相矛盾之处,例如《文帝纪》记载曹髦被杀之后,成倅兄弟的结局是“太后从之,夷济三族。”而《荀勖传》中荀勖的上表却又称“成倅刑止其身,佑乃族诛,恐义士私议”,也就是荀勖的上表体现出成倅并未被诛灭三族,两条史料自相矛盾。

到了南北朝时期,韩寿偷香的故事已开始进入诗文领域。徐陵在《玉台新咏序》中讲到:“惊鸾冶袖,时飘韩援之香;飞燕长裾,宜结陈王之佩。”南朝梁刘孝威的《奉和逐凉诗》:“月纤张敞画,荷妖韩寿香。对此游清夜,何劳娱洞房。”北周庾信的《燕歌行》:“盘龙明镜饷秦嘉,辟恶生香寄韩寿”。

至唐代编著《晋书》,韩寿偷香故事正式入史,内容基本源自《世说新语》,又加入了《郭子》中韩寿与贾女婢是故主仆的关系。

在宋代,钱端礼在《诸史提要》中记载韩寿偷香故事,出现了贾女密盗奇香以遗寿的情节,真正使偷香情节落到了实处。欧阳修填过一首《望江南》:“江南蝶,斜日一双双。身似何郞全傅粉,心如韩寿爱偷香。天赋与轻狂。微雨后,薄翅腻烟光。才伴游蜂来小院,又随飞絮过东墙。长是为花忙。”

元代,剧作家李子中将韩寿偷香故事编成杂剧,题目正名为“会宾堂青春诉恨,贾充宅韩寿偷香”。另有佚名南戏《韩寿窃香记》,明代韩寿偷香故事的文本主要见于冯梦龙的短篇小说集《情史》和两部传奇《青琐记》与《怀香记》。

“韩寿偷香”故事以偷情为内核,以才子佳人、门当户对、婚嫁自由、情欲礼法等观念为外衣的流传演变,体现了不同时代人们的不同思想和观念,不失为探窥中国文化的典型故事。